課程展 | 2022級學生中國傳統造型課程作品線上展
來源:原創文章|發布時間:2023-05-04 23:18:44|浏覽人次:2122

PART 1 課程前言

    中國有一部輝煌的書法繪畫史。早在5世紀就出現了線條明确優雅的《女史箴圖》;7世紀就有“吳帶當風”的《送子天王圖》;10世紀就有結構嚴謹完美的《溪山行旅圖》;12世紀就有試驗畫家狂禅;13世紀就有表現主義者在《鵲華秋色》、《富春山居圖》裡現身。書法更是我國傳統藝術文化中的一大瑰寶,早在殷商時期就出現了具備用筆、結字、章法這書法三要素的甲骨文;秦朝時期就奠定了用筆圓轉典雅優美的小篆;東漢時期就有書寫自由表達情感的草書,而蠶頭燕尾波磔分明的隸書也在此時達到曆史高峰;兩晉時期則發展了“尚韻”的行雲流水之書風;唐宋時期,則相繼追求書風的“尚法”與“尚意”,注重風格,表現意境。

    由始至終,用毛筆“畫”成的線條一直都是中國書法與繪畫的源頭與基本要素,也是中國傳統造型課程的基本訓練點。這門課程為期三周,我們引導學生嘗試使用中國的三種傳統藝術手法來探索古人的藝術表現過程。課程從傳統的毛筆線條基本功訓練始入,進而臨習書法小篆和傳統人物白描,最後結合礦物顔料、陶土、銅箔等材料,進行古壁畫的仿古臨摹。

PART 2 優秀作品展示

01 陳翔宇老師指導作品

 

 

1.作品:《觀音像》視覺傳達2202  姓名:梅子康

2.作品:《觀音像》視覺傳達2202  姓名:闫航宇

3.作品:《觀音像》展示設計2201  姓名:謝雨佳

02 李蘇航老師指導作品

 

1.作品:《鹿王本生圖》産品設計2201  姓名:胡文海

2.作品:《一五四觀音經變》産品設計2201  姓名:吳佳慧

03 栾詩桐老師指導作品 

 

 

 

1.作品:《敦煌飛天》視覺傳達2204  姓名:陳欣

2.作品:《阿彌》視覺傳達2204  姓名:邱夢月

3.作品:《地藏菩薩》視覺傳達2204  姓名:陳虹卉

4.作品:《觀音菩薩》視覺傳達2204  姓名:陳浩茵

 

 

 

1.作品:《降魔三天師》視覺傳達2204  姓名:佐卓穎

2.作品:《青缇》視覺傳達2204  姓名:陳伊靜

3.作品:《唐代觀音像》視覺傳達2204  姓名:李欣靓

4.作品:《行走的牧羊人》 視覺傳達2204  姓名:平睿

04 馬先麗老師指導作品

 

 

 

 

1.作品:《臨摹敦煌雙飛天》視覺傳達2203    姓名:王志珊

2.作品:《臨摹彌勒佛頭像》視覺傳達2203    姓名:沈平星

3.作品:《臨摹莫高窟217窟觀音》視覺傳達2203    姓名:邱彥華

4.作品:《臨摹如意輪菩薩》視覺傳達2203    姓名:王麗

5.作品:《臨摹永樂宮壁畫》視覺傳達2203    姓名:楊易琴

05 汪姝老師指導作品

 

 

 

 

1.作品:《法海寺壁畫-局部》公共藝術2201  姓名:張昊哲

2.作品:《法海寺壁畫-局部》視覺傳達2201  姓名:桑傑卓瑪

3.作品:《法海寺壁畫-局部》視覺傳達2201  姓名:石雅琴

4.作品:《法海寺壁畫-局部》視覺傳達2201  姓名:溫俊龍

5.作品:《永樂宮壁畫-局部》公共藝術2201  姓名:楊琳歆

 

 

 

 

1.作品:《永樂宮壁畫-局部》公共藝術2201  姓名:袁伊蔓

2.作品:《永樂宮壁畫-局部》公共藝術2201  姓名:趙晨曦

3.作品:《永樂宮壁畫-局部》公共藝術2202  姓名:沈美娜

4.作品:《永樂宮壁畫-局部》公共藝術2202  姓名:楊金宇

5.作品:《永樂宮壁畫-局部》視覺傳達2201  姓名:劉燊榮

06 易靓老師指導作品

 

 

 

1.作品:《壁畫臨摹》視覺傳達2202  姓名:許如心

2.作品:《壁畫臨摹》視覺傳達2202  姓名:姜曉

3.作品:《禅意》工美2201  姓名:洪煜清

4.作品:《蓮》工美2201  姓名:趙欣欣

 

 

1.作品:《臨多聞天王》工美2201  姓名:宋成豪

2.作品:《臨文殊菩薩》工美2201  姓名:吳雨潔

3.作品:《夢裡敦煌》工美2201  姓名:江文軒

07 餘青蓮老師指導作品

 

 

 

1.作品:《壁畫臨摹》工美2202  姓名:陳夢琦

2.作品:《壁畫臨摹》工美2202  姓名:郭聰

3.作品:《壁畫臨摹》工美2202  姓名:姜若文

4.作品:《壁畫臨摹》工美2202  姓名:潘玉涵

PART 3 課程講座

    此次課程我們有幸邀請到著名藝術家、湖北美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葉軍教授開展講座。葉教授以《回望與前行》為主題,回顧自己的傳統藝術創作之路,結合教學實踐和審美标準的變遷,向師生們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傳統人文意趣融合當代水墨的講座。葉教授通過與師生們面對面的交流,回答了學生們在創作中的迷茫與疑惑,提出拂去煙塵回到藝術創作本體的勤修、積累、感悟的本真狀态,摘取自己的親身經曆聯系筆墨意趣來展開叙述,探讨在現當代創作中傳統語言的運用,現場掌聲陣陣。這也是此次講座對于我們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所在。

PART 4 課程展望

    中國傳統藝術如此博大精深,我們的課程時間僅僅隻夠探尋其中一點皮毛中的浮毛。在此期望這門課程能夠成為一個窗口,打開學子對于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認知喜愛的一個途徑;期望這門課程成為一個藝術設計的靈感驿站,啟發大家探尋其中奧秘,取傳統的靈魂入今後的設計,古為今用,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