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展 | 藝·AI WIDS3044永利集团 工藝美術專業2023畢業設計作品展
來源:原創文章|發布時間:2023-05-24 21:34:48|浏覽人次:2734

 

 

漆  藝

01 

作品名稱:青銅物語

作   者:何瓊芳

指導教師:燕宇飛

作品材質:大漆,瓦灰,銀、錫,碳粉,光敏樹脂,LED光源

作品說明

    《青銅物語》以夔足銅鼎、曾侯乙尊盤、彩繪雁魚銅燈、銅人擎燈四件青銅器為設計原型并進行工藝美術制作材料的轉換設計與制作,讓古代造物精神以新形式(現代燈具)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在創新中赓續中華文脈。

02 

作品名稱:遊 · 戲

作   者:呂正南

指導教師:燕宇飛

作品材質:大漆、夏布、瓦灰、銀

作品說明

    《遊·戲》以長江流域的15種魚類為造型來源并進行抽象仿生設計,器型制作中使用傳統脫胎工藝——以苎麻與漆灰成型。裝飾飾以仿魚鱗的效果,作品組合表現陰陽相協與萬物生生不息的創作理念。

03 

作品名稱:祥瑞

作   者:吳紹洋

指導教師:燕宇飛

作品材質:大漆、木、夏布、瓦灰、銀

作品說明

    《祥瑞》以古代青銅匜為設計原型,融合中國傳統“四象”觀念,制作出四件造型誇張的“匜”,制作采用了漆藝脫胎工藝與木工雕刻,以苎麻、漆灰、木成型。作品造型在誇張變形中尋求中國傳統造型形式、内涵的延續與衍生。

04 

作品名稱:星語

作   者:覃潆敏

指導教師:餘青蓮

作品材質:大漆,瓦灰,金屬,亞麻布,光敏樹脂

作品說明

    作品靈感來源是于“孤獨症”,内容以主體人物—星仔的曆險為線索,運用傳統大漆材料和工藝技法,将他的曆險經曆展現出來。将傳統漆藝與新型材料相結合,采用平面及立體的方式呈現,形成對比的視覺效果。希望通過《星語》這一作品,呼籲大家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05 

作品名稱:禮·觞趣

作    者:馮詩媛

指導教師:餘青蓮、陳翔宇

作品材質:大漆,瓦灰,金屬,亞麻布,苯闆等

作品說明

    作品《禮·觞趣》的創作靈感來源于青銅酒器,通過運用脫胎工藝和金屬鍛造工藝的結合,将具有現代感的金屬材料引入漆藝中,使漆藝作品既有傳統的工藝加工手法,又有符合當下審美的藝術形式,增加了漆器的形式美及漆器的表現力。

陶  藝

01 

作品名稱:愈

作    者:杜嬌 餘惠婷

指導教師:李端妮

作品材質:陶瓷材料

作品說明

    當今社會的快節奏使得人們的工作和心理壓力不斷變大;疫情下的社會人們深感生命的脆弱。寵物往往成為我們不良情感的解藥,情緒性的繪畫成為我們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作品貓咪形象與陶瓷釉面裝飾結合,探索符号背後的情感表現和真情實感,希望展現自身對緩解健康焦慮情緒,治愈心靈的人文關懷。

02 

作品名稱:情緒滴落

作   者:韋雨汐

指導教師:李端妮

作品材質:陶,綜合材料

#作品說明

     愛情總是陰晴不定,它會随着時間、人性、環境等多種因素而改變。作品運用陶瓷絞胎技法,将愛心作為設計元素,不同絞胎花型表現愛情中多變的情緒,通過燈光的明滅傳達熱戀中人們的情緒波動變化。希望作品使觀者緩解情感焦慮,放松心态。

03 

作品名稱:食下拙器

作    者:陳虹良

指導教師:謝   躍

作品材質:陶瓷材料

#作品說明

   該作品基于簡單、樸素的外觀設計和低飽和的外觀顔色,以侘寂美學和現代日用食具造型相結合,有一種質樸、沉靜、自然的殘缺之美當中夾帶了溫柔美好的煙火氣息,每一個食器的大小、顔色皆不一,增加産品的整體柔和感并賦予了食具本體和諧而又殘缺的視覺沖擊,同時每一個食具都是可以被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給與我們在使用上的便利。

04 

作品名稱:月

作   者:舒昕怡

指導教師:謝躍

作品材質:陶瓷材料

#作品說明

    随着當今社會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對經濟利益的過度追求,生态環境破壞愈發嚴重,該作品以現代陶瓷工藝的制作手法與自然生态環境裡的一些形象相結合,以月球的三種不同形态為盤子,動植物為點綴增加空間層次感,從而做到呼籲人們注重環境保護的目的。

纖維藝術

01 

作品名稱:在石之間

作    者:黃豔捷

指導教師:易單

作品材質:刺繡線,毛線,羊毛站,苯闆等

#作品說明

   《在石之間》作品融入自然,賦予其深刻的含義,同時也體現了大地藝術的魅力所在。在作品中我們可以從一塊“石頭”發現大自然的美好,再是一草一木,同時更是呼籲人們共同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珍惜現有的自然生态環境。

02 

作品名稱:《繭》·系列

作   者:金佳薇、衛詩雨

指導教師:吳茜

作品材質:手工紙,芭蕉絲,光纖維等

#作品說明

    本作品采用了古法造紙技術和纖維材料結合,作品材料豐富,包括紙漿、光纖維、蕉麻真絲等. 這些材料的巧妙結合,使得作品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細膩的質感。作品的造型是根據繭的形狀變化而來的,它象征着蛻變、成長和重生。

03 

作品名稱:怪植物語

作    者:李心玥

指導教師:易單

作品材質:布料,棉毛紡,串珠等

#作品說明

    本設計是以世界十大怪誕植物中的三個植物為靈感進行設計,它們分别是雪兔子、猴面包樹以及大王花。這三個植物分别生長在冰雪高原、幹旱熱帶地區以及叢林中,地球地大物博,不同地理環境孕育出了不同的植物,從中選取了三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植物進行誇張處理,旨在向大家展現出它的怪誕和美,同時希望大家在了解到植物的同時也可以意識到地球植物的多樣性,愛護花草,尊重植物多樣性。

綜合材料

0

作品名稱:流浪地球

作   者:董翰

指導教師:餘青蓮、陳翔宇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說明

    作品《流浪地球》靈感來源于太陽系中的火星、地球、月球三大行星,其作為現在與人類最密切相關的3大行星。當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受到隕石的破壞,人們該何去何從?在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當中,一直忽略了地球的環境保護,希望通過此作品,呼籲大家在不斷探索未知事物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我們家園。

02 

作品名稱:九霄

作    者:何承星

指導教師:餘青蓮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說明

    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潛水遊。作品《九霄》運用綜合材料鑲嵌工藝,描繪出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在神話故事裡,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古籍記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九霄》代表着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所向披靡的精神,寓意着強大的力量。

03 

作品名稱:瑞寶

作    者:李星辰

指導教師:餘青蓮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說明

    绛樹無花葉,非石亦非瓊。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瑞寶》靈感來源于海洋生物—珊瑚,基于珊瑚的外觀進行設計創作,将馬賽克鑲嵌工藝與天然水晶礦石材料相結合,營造一種置身于海底世界的視覺效果。生态環境與人類密切相關,在人類社會的各個發展階段,人類活動都會對生态環境産生影響。不合理的活動使環境負載超過了生态系統所能承受的極限,生态平衡遭到破壞,導緻生态系統的弱化或衰竭,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希望通過《瑞寶》引起人們對海洋生态環境的關注與保護。

04 

作品名稱:普賽克

作   者:胡莉祝

指導教師:李端妮、陳翔宇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說明

    作品普賽克取自希臘語psyche(靈魂)的音譯。作品是以蝴蝶及其相關元素為主要創作内容,作品由下至上也具有漸進性,從蠶蛹到蝴蝶,展現一個生物的不同狀态,借此來表達一種不被束縛、認識自我、突破自我的态度。

05 

作品名稱:地圖羁絆

作    者:邵習習

指導教師:李端妮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說明

    關于地圖有人這麼說:村落成了圓,符号成了詩,闆塊成了歌;曆史長河中,地圖的創造給人帶來了無盡的知識财富,從動物皮質地到現在的互聯網地圖印證着時代在變但人類對地圖需求卻不曾減少。而現在歲月把思念的影子拖進了纖細曲折的色塊,将傳統地圖形式打破,用塊狀彩色玻璃做成環繞立體式設計,作品闆塊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于家與學校兩地之間的深愛之情。是美麗的羁絆,亦是遠行的勇氣。

06 

作品名稱:借光

作   者:張馨允

指導教師:李端妮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說明

     作品采用乳濁玻璃拼接工藝,玻璃獨特的透光性和色彩選取延伸出的光感,營造空間感知和時光通道,維系美好生活的回憶。通過主人公的表情希望人們對未來充滿想象,保持永遠的炙熱永遠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