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藝計劃|藝術燃情革命老區
來源:原創文章|發布時間:2023-09-25 14:53:42|浏覽人次:2112

3044永利集团赴羅田寫生隊紀實

    “我對這趟行程期待已久,要用自己的畫筆去描繪這片革命老區紅色沃土的生機與美貌。”9月6日,金秋時節,3044永利集团與湖北羅田匡河鎮張家河村委會對接後,由3044永利集团執行院長謝躍帶隊領導,由學院分團委書記王識作實踐指導,來自學院42名師生組成的“藝術燃情革命老區”赴羅田寫生隊,以促進鄉村振興,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和對紅色革命精神挖掘與傳承為目的,開啟了本趟羅田寫生考查之旅。

    當日,寫生團隊來到了黃岡市羅田縣匡河鎮張家河村的教學基地。這裡風景秀麗,水環山,山抱水,到達基地後,學生們感到心情格外的平靜,路途的疲憊也一掃而空。匡河鎮有着精準扶貧“十通十有”項目,張家河村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之一。

張家河村風景以及寫生基地全景。

團隊合影。

 

    第一站團隊來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雞鳴河會議舊址。在這裡,學生們了解到了紅四軍成立的過程和革命先輩抗戰的經曆,同時也更加深刻理解雞鳴會議召開的重要意義。在參觀舊址的同時學生們也深刻體會當地的大别山精神。

團隊在雞鳴河會議舊址合影。

同學們參觀學習。

 

    經過此次參觀,同學們更加明白了紅四軍的英勇頑強,自強不息這戰士精神,同時也深刻體會到新中國成立這一路走來的艱辛,以及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同學們更加堅定了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

    返回寫生基地後,老師們組織學生們開展紅色精神教育,并就圍繞羅田縣革命老區為主題進行美術創作。

院長謝躍教授在寫生基地作教學示範。

指導老師王識在寫生基地指導學生創作。

    第二站團隊來到了新屋灣。在這裡學生們走進了羅田縣的古建築群,了解了當地的習俗和文化,被古老的建築和奇特的風景深深吸引。

團隊在新屋灣合影。

    學生們置身其中,仿佛能看到幾十年前人們生活的場景,處處都充滿着濃濃的生活氣息 。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團隊遇見了一位老爺爺,他熱情的向團隊展示他的收藏品,并給團隊講解其中的曆史背景,有古币,古書等等,學生們感受到了老一輩人對曆史的銘記,對他人的熱情。

院長謝躍教授在新屋灣寫生。

指導老師王識在新屋灣作教學。

    整個古建築群四通八達,榫卯,天井,相互貫通的水道無一不再向外界展示着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同學們不禁贊歎。

新屋灣大院内部小景。

    被古建築群精妙的結構吸引的學生們就地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希望能用他們自己的畫筆來展現出古建築群的奇特和精美。

    回到寫生基地,院長謝躍教授、王識老師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革命老區遺址進行教學,同時就學生每天的美術創作進行點評并開展點對點輔導教學,在交流中,同學們受益匪淺。

謝躍教授對現階段教學作總結。

王識老師對作業進行點評。

    最後一站團隊來到了燕兒谷。燕兒谷作為羅田縣青年創業基地、羅田縣非物質文化研學基地,同學們也珍惜此次機會,團隊就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非物質文化的參觀學習。

團隊在大學生創業基地開展學習。

    行程中,同學們經過燕兒谷徐氏老屋,了解到時任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灣村第一書記、現任湖北省燕兒谷生态觀光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新的傳奇創業故事,直接帶動了羅田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當地人民的收入。同時在直播基地,同學們也認真聽取、學習燕兒谷成功的創新商業模式。

    時代變化的腳步雖然很快,但羅田總願意給過去多一些時間,在工匠學校,學生們見到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同學們走進他們的工作室,向非遺傳承人虛心請教,結合各自專業,認真學習,工作室種類豐富,既有刺繡、陶藝、竹編,也有農民畫,木藝等。這些非遺文化工作室不單隻保留作品,還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參與。

團隊與工匠學校負責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王曉東(第一排左2)合影。

同學們在工匠學校參觀學習。

謝躍教授教學現場。

    9月14日,同學們正式結束了為期9天的羅田寫生考察之旅。用腳步丈量美景,藝術手法來發掘美景,一路歡笑一路收獲,截至目前,活動共完成美術作品200餘份。此外,他們利用拍照和攝影、攝像的方式将一路上的素材記錄下來,回校之後還将抱着用心、用情、用功将感動凝聚在一幅幅畫作中,創作出打動人的精品力作,挖掘革命老區的寶貴精神。